观夫海洋
洪涛接天,巨浪如山
而我之云帆高张
昼夜星驰,涉彼狂澜
若履通衢
今年7月11日是第17个中国航海日,也是郑和下西洋纪念日。中国航海历史悠久,从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舟,到宋代发明航海罗盘,再到明代郑和下西洋,再看如今的航海事业......人类航海史上熠熠闪光。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扬帆起航,乘风破浪!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国家航海时间早半个多世纪。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之后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是唯一的东方人。郑和下西洋既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也带动了人口迁移,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初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1405年至1433年,中国航海家郑和奉明成祖(朱棣)及宣宗(朱瞻基)命令,率庞大船队(2万多人)七下西洋,和平造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目前已知最远曾达东非、红海。
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至宣德八年,经28年,共七下西洋。前三次主要在印度以东,最远到达古里。第四次开始到达西亚、东非地区。
“西洋指的是哪里?”
古时候我国大致以“南海”为参照中心,以东称为东洋,比如日本;以南称之为南洋,多指东南亚地区;北洋则指我国北部海域,主要包括渤海、黄海、朝鲜半岛附近;西洋泛指现在南海以西的广袤海域和沿海地区,包括现在的印度半岛、印度洋一带,以及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史书与资料说郑和下西洋多选择在秋冬季节出发,在夏季返回,什么原因?
主要是和我国季风风向有关,因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属东亚季风区,冬季盛行西北风,秋冬季出发向南航行顺风;而夏季盛行东南风,夏季返回时顺风。
推测一下郑和去波斯湾、去非洲东部,经过马六甲海峡后大概是什么季节起航?
应该是秋冬季节起航,因为北印度洋洋流是季风洋流,冬季受东北风影响,海水呈逆时针流向,大致是自东向西流,此季节顺风顺水。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为何在福建长乐太平港伺风起航?
第一次出行,出发时间在6月,此时我国东部沿海盛行东南风,在太平港伺风有两层含义:一是实际是上是等待西北风,11—12月,冬季风来了,便很容易顺风驶过台湾海峡和南海;二是为了避开台风。夏秋季,我国南部海域易受台风影响,此时海航易受大风海浪的影响。
先后七次下西洋,经过哪些重要的海峡?
台湾海峡(狭管效应,风力较大)、马六甲海峡(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霍尔木兹海峡(沟通波斯湾和阿拉伯海)、曼德海峡(连接红海与亚丁湾)
7月11日
郑和下西洋纪念日
被选定为中国“航海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