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雪龙”号9月24日电(记者 璩静)一直以来,航海者坚信远洋船是男人的领地,远洋船上鲜有女性。7月至9月,中国第五次北极科考队乘坐“雪龙”号科考船两度穿越北冰洋。而驾驶“雪龙”号的队伍中出现了一名清瘦白皙的上海女孩身影,她就是上海海事大学教师白响恩——中国第一位穿越北冰洋的女驾驶员。
7月24日,在俄罗斯破冰船的引航下,“雪龙”号在东西伯利亚海中艰难前行。东西伯利亚海是北冰洋五个边缘海之一,也是俄罗斯北极地区最冷的海,夏季存在大量浮冰甚至是长年搁浅的冰山。
当日,冰海一片沉寂,“雪龙”号在时疏时密的冰区中航行,不时撞到大块浮冰,发出“嘎吱”的声音。海面上雾气越来越浓,能见度不足1海里。自古以来,海雾都是航海的克星,低能见度会增加航行安全风险,甚至使船只遭遇方向迷失、搁浅、碰撞等。
当天值班期间,白响恩站在驾驶台方向舵前,密切关注电子海图和雷达显示屏,时刻保持谨慎瞭望,没有丝毫懈怠。她对记者说:“即使在先进航海技术的条件下,雾海航行仍要百倍警惕。此外,这片海冰属于‘陆缘冰’,正在消融的海冰形成了许多融池,看着不厚下面却是连通的,十分坚硬。即使有船开道,我们也要加上十二分的小心。”
出发前4个月,“雪龙”号启动了奔赴北极的准备,此行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并首次对北极国家冰岛进行正式访问。由于人员紧缺,“雪龙”号给了上海海事大学一个驾驶员的名额。当时,白响恩是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的一名航海英语教师。获悉消息后,她立即报了名。经过各方面考核,她脱颖而出,如愿以偿地踏上了北冰洋之旅。
对于远洋船的驾驶员来说,能够挑战北冰洋冰区航行,尤其是中国船舶从未涉足过的北极东北航道和高纬航道,是无可取代的人生经验和对专业实力的最高肯定。启程前,白响恩做足了准备。
毕业留校后的两年里,白响恩曾驾驶学校校船“育锋”轮往返奔波于中韩之间的航线,通过大量“热身航行”积累了经验,并顺利并拿到了“二副证”。这次出发前,她又阅读了大量关于北极航道尤其是东北航道的历史背景、航道特点、气象水文、历年冰情等资料,并提前一个月上船熟悉驾驶台的电航仪器。
身为二副,白响恩每天要完成的工作包括修改航线、下达舵令、控制船速、避让船舶、处理突发情况等。在冰区航行,熟练的驾驶员需要及时了解实时冰情、做出预判,选择正确航路,并随时控制航速以及切入浮冰的角度,以免航行受阻或绕航。在冰情较重区域,需要“前进、倒车”几次才能完成破冰,细心和耐心尤显重要。
近90天的航程里,“雪龙”号往返跨越十几个时区,驾驶员每四小时要进行白班轮换和每两天进行一次夜班轮换,时差混乱、日夜颠倒使人的生物钟完全紊乱。但这些并没有难倒自我调节能力很好的白响恩,她听歌、摄影、看电影……压力与劳累随之一点点淡去。
随着现代航海技术的提高,航海对于船员的体力要求越来越低,女性良好的抗压能力开始在航海领域闪光。白响恩说:“在进行如撇缆、搬运、绑扎等体力劳作时,女性力量不如男性。但如今船舶驾驶拼的不是体力,我觉得女人反而有更多优势,在技术方面,女性表现得更加细腻、应对突发事件更加冷静。我国台湾、韩国、澳大利亚等地都有很多优秀的女驾驶员。”
生活中的白响恩也是个与航海有缘分的人。出生于1984年的她,从小在从事船运工作的父亲影响下,对航海耳濡目染。高三那年,上海海事大学航海技术专业招收第三届女学员,对大海有着无限向往的白响恩坚持选择了这个在常人眼中有点“冷门”的专业。
她回忆说:“航海技术专业偏工科,有许多实践性课程,如高台跳水、小艇训练、海上救生、消防演习、急救培训等,还要学习看海图、定船位,以及熟练操作各种航海仪器,对于我这种喜欢冒险、性格外向型的人来说,再合适不过了。”如今,在白响恩那一届的毕业生中,只有她一个人仍旧奋战在航海的第一线,并拥有远洋经验。
作为一名航海人,白响恩正处在第一个黄金期。30岁前后是驾驶员事业生命的转折点,家庭负担不重,有为个人理想奋斗的选择余地。之后为了家庭,许多人要放弃远航的漂泊。在这个方面,白响恩无疑是幸运的。“我与爱人是大学同学,他是上海港的一名引航员,我们对航海有着同样的热情,同行之间更能互相支持、相互体谅。”
此次航次结束后,白响恩离“船长梦”更进了一步。北极科考结束后,她会回到学校继续当一名老师,并完成航海方向的博士学业。“我想把所见所想告诉学生们,激发他们对航海事业的热情。”面对着学生,她也会忍不住猜测:到底谁会把航海的理想坚持下去?不论结果怎样,在白响恩的心中,当她第一次走上舷梯、第一次进入驾驶台、第一次看到无垠的大海的时候,就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并将义无反顾地走下去。也许,并不是每次航行都像穿越北冰洋一样意义重大,但作为一个船舶驾驶员,理想是每个人永远的航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