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上海与伦敦之间合作备忘录的更新仪式,是白尔雅此行的一个重头戏。“备忘录的更新标志着我们的关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将使我们在金融、专业服务和海事服务等领域的合作更进一步。这一关系将帮助上海实现其在2020年前成为国际金融与航运中心的目标。”他说。
对于已经被问过多次的“如何应对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后可能与伦敦竞争”这样的问题,白尔雅找到了一个非常“圆滑”的答案:多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全球金融业的蛋糕做大,我们的份额也会变大。
这种表态体现了英国对华外交的思路:做对手不如做老师。既然亚洲崛起是大势所趋,与其抗拒历史潮流,不如采取主动。如果中国能够学习英国已有的经验,未来的游戏规则不会太难掌握。
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去年至今,英国首相卡梅伦、商务大臣凯布尔(Vince Cable)、贸易大臣葛霖(Stephen Green)等,密集带领商务代表团访华。
此行中,英国航运行会“海事伦敦”(Maritime London)将与上海浦东新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签署谅解备忘录。伦敦的波罗的海交易所(Baltic Exchange)也将在上海发布其航运衍生品交易平台Baltex。该交易所是世界上唯一一所独立的海运市场实物和衍生合同交易和结算机构。
此外,白尔雅将在杭州举行一个中小企业融资研讨会,并见证杭州与英国投资贸易总署(UKTI)之间签署一项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备忘录。
在北京,白尔雅将会见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的有关官员,并与中国农业银行共同举行一个低碳融资的研讨会。
在广州,白尔雅将举办一个“建造世界级城市研讨会”,推介英国在可持续发展和金融方面的经验。
此行白尔雅将携12人的商务代表团,涉及金融、法律、银行业、教育、海事服务等领域。
白尔雅的钢琴家妻子也趁此行筹办了一场音乐会,将于4月9日晚在上海音乐厅举行。“我做的是商务外交,我太太做的是文化外交。”白尔雅说。
“伦敦金融城荣誉市长”是一个名誉性的职位,一年一换,职责是向海外推介英国的金融和专业服务。访问中国是近来几任荣誉市长每年的必行之旅。
不过,白尔雅可算较为特殊的一个荣誉市长。与大多数前任不同,他的职业背景不在金融业——他是一名建筑工程师。他也不是“土生土长”的英国人——出生在肯尼亚、在塞浦路斯和南非受过教育的他,对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也许更加熟悉。
“我的专业领域主要是大型基础设施、公私合营项目。”前往中国之前,他在一个面向中国记者的吹风会上说。此行他也将在香港的一个大型项目融资和管理的研讨会上发表演讲。
白尔雅是英国建筑设计咨询公司奥雅纳(ARUP)的董事。奥雅纳在中国参与设计过鸟巢、水立方、CCTV大楼等众多知名建筑,也拿下过香港跨海大桥、北京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北京南站等大型基础设施设计大单。
英国有什么样的基础设施项目可以向中国投资者推荐?回答财新记者这一问题时,白尔雅称,英国将会上马许多可再生能源方面的项目,主要将采取公私合营(PPP)的方式。他坦言,由于英国政府目前面临缩减财政赤字的任务,很多项目只能主要靠私人部门融资。
“会对不同的项目进行打包,希望通过长期投资创造长期现金流。”他介绍,“打包”的项目可能包括收费公路、医院、风能项目、可再生能源发电等。
这样的项目将吸引的目标群体是那些希望有长期的、稳定的现金流收入的投资者。白尔雅称,与中东、远东等高增长的投资目的地相比,英国的优势在于“稳定、低风险”。
但当问到是否有可能由中国的建筑企业来承建英国的基础设施项目时,他表示这种可能性不大。他说虽然“中国和所有国家一样受欢迎”,但是“要带一整队建筑工人到世界的另一个地方去工作是很难的”,他说,“我自己这么做过,所以我知道。”他认为,进行直接投资(FDI)是第一选择。
白尔雅说,英国作为中国投资进入欧洲的“跳板”,是再自然不过的。首先是英国处于东西方中间的时区,其次是英语的优势,第三是英国的普通法系在争端解决方面有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