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市场

国产智能船舶明年开建 无人驾驶船舶3年或面世

发布日期:2015-12-03 09:52:19   |      阅读:1440 次   |   评论数: 0条

12月1日,中船工业集团在中国国际海事展上宣布,将在上海设计建设国内首艘智能示范船。这款被命名为“i-DOLPHIN”的船型是一艘38800载重吨散货船,将在明年9月开工,并计划在2017年交付。

据21世纪经济报道12月3日消息,据悉,这一项目由中船工业旗下的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牵头,计划以大数据为基础,运用实时数据传输汇集,结合数字建模、远程控制等信息化技术,实现船舶感知、分析和决策的智能化,从而提升船舶运行效率。

也是同一天,中国船级社编制的《智能船舶规范》正式发布。该规范从航行、船体、机舱、能效管理、货物管理和集成平台六个方面阐述了智能船舶规范体系,对智能船舶应具备的各项功能提出了具体要求。

出于应对运营成本增长、船舶操作复杂化以及环保法规日趋严格的需求,近年来航运界不断增加对智能船舶的技术投入。在海外,罗尔斯罗伊斯(Rolls-Royce,下称:“罗罗船舶”)甚至已经在研究无人驾驶船舶。

近日,罗罗船舶业务创新工程技术副总裁Oskar Levander介绍称,未来智能船舶将会沿着从“仅需少部分船员”到“岸上远程操控”再到“完全自动化驾驶”的路径发展,“最快三四年后就会出现首艘无人驾驶的船舶”。

根据中船工业提供的信息,这艘全新散货船是中船工业创新计划的第一个民用项目。除了牵头的上海船舶设计研究院,参与该项目的还包括中船工业的系统工程研究院、中船黄浦文冲、中船动力研究和沪东重机。

据了解,在1号宣布项目建造计划时,这艘智能船的合同设计和技术规格书已经完成,部分模块已经实现了试用试装。由于上述项目从设计阶段就开始进行智能系统的统筹布局,因此中船工业方面认为,这艘船不仅是首艘国产的智能船舶,按照交付时间也将成为全球首艘真正意义上的智能船舶。这一文件从船舶数据的感知、分析、评估、诊断、预测、决策支持以及自主响应实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未来还将与国际上的智能船舶技术发展和应用实现同步,加入新的要求。

伴随着智能化的提升,船舶上很多人工操作将被系统替代。对于船员的需求自然减少,也使得无人驾驶船舶将会是必然的趋势。

Oskar Levander指出,在如今的船舶航行过程中,船员的大部分时间并不是真的在操作船舶,而是用于行政管理上。在他的设想中,智能船舶技术发展的初期可能会出现只需要少数船员在船上操作,之后将逐步过渡到实现船舶无人驾驶。这包括两个阶段:船上无船员、由人在岸上远程操控以及更彻底的完全自动驾驶。这样的技术已经不是天方夜谭。Oskar Levander估计,预计在三到四年后,第一艘无人驾驶的渡轮就会问世。

对于航运业来说,无人驾驶船舶将为降低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带来帮助。对于大型船舶来说,即使一段时间无法实现完全自动驾驶,也可以通过用少数船员操控多艘船舶的方式减少人力成本。此外,智能化的船舶也有助于优化航行线路、节省燃油。

由于需求不振,航运业近年来持续低迷,运力过剩的基本面始终没有改善。Oskar Levander就认为,未来航运业可能会出现类似Uber的新业务模式,更好地匹配船舶的供应和需求。

对于中国来说,推进智能船舶项目还有其特殊的背景。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要求航运企业提升人员效率。而目前官方统计,中国注册船员已经超过130万人,但由于船员劳动强度大、待遇竞争力下降,近年来国内很多航运企业都面临人才缺口。A股中中船工业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包括中船防务、中国船舶、钢构工程。

来源:中国海事服务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