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运输是全球物流链中的重要一环,国际贸易80%的货物通过船舶运输。为了保证空载时船舶的平衡稳定性,需加装压载水航行,以达到降低船舶的重心。船舶在加装压载水的同时,亦会将当地的水生物装载到压载舱中,直至航程结束后随压载水排放到目的地海域。
压载水问题,早在1973年的国际海事组织(IMO)大会上就被提出,之后船舶压载水引发的海洋生态环境问题被纳入IMO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议程。1990年,该委员会在其第31次会议上成立了一个压载水工作组,开始起草关于压载水携带外来物种问题的指南。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后,委员会将指南提交联合国大会并成为大会决议在1993年被采纳。2000年初,全球环境基金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IMO联合发起了全球压载水管理项目,该项目旨在帮助部分国家尤其是那些管理船舶压载水传播有害外来物种相对拨入的国家和地区制定、完善法律和政策。2002年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世界峰会上,各参会国进一步认识到了解决压载水问题的重要性,IMO开始起草压载水公约。
随着日本的加入,压载水公约缔约国数量增加至42个,占世界商船总吨位32.02%,距离35%的生效条件只剩下不到3%的商船总吨位数。相关人士表示,其他国家也暗示称,可能很快会批准该公约。如果这些国家(其中包括土耳其、意大利和比利时)在年底之前批准该公约,合计的商船吨位合计占世界商船总吨位将超过35%,那么公约可能在2015年底生效。另据IMO估计,2015年内将达到生效条件,2016年内正式生效实施。可以说压载水公约生效已箭在弦上。(国际海事组织(IMO)2004年发表了“船舶压载水(产品库 求购 供应)管理公约”提出的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为船舶压载水管理公约的会员国家要有30个,另一个条件为会员国家的商船量在全世界商船量中占35%以上。其中第一个已经得到满足,如果第二个条件也得到满足的话,将在12个月以内生效。)
压载水公约生效后,按照公约规定2012年以前建造的船舶不强制安装价格不菲的压载水处理设备(BWTS),但是从生效日起,此类船舶一旦进坞进行坞特检时,必须安装压载水处理设备。如果公约2016年正式生效,预计2016~2022年,全球将有7.5万艘船舶安装压载水处理系统,用于购买这些系统的投入将达到约1000亿美元。
当前BWTS采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机械法,即利用离心、过滤等方法去除有害生物,一般需要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物理法,即利用紫外线直接杀菌,利用脱氧法去除舱室和海水的氧气使微生物死亡;化学法,在水中生成强氧化性物质,杀死水中的微生物,电解产生次氯酸钠,化学药剂产生的过氧化氢都属于这种类型。
目前机械法方面有三种技术选项。一是使用过滤系统去除压载水舱内的微生物;二是使用气旋系统,借用离心力从水中分离固体颗粒,但该系统只能分离比水重的微生物或颗粒;三是使用微机电系统,通过注入絮凝技术使水或液体中悬浮微粒集聚变大或形成絮团,从而加快粒子聚沉,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磁性分离与过滤系统常用于分离固体颗粒。物理法方面同样也有三种选择。第一种紫外线法是目前应用最多的压载水处理技术,其主要原理是由过滤器过滤大分子生物后,用紫外线杀死残余物或者摧毁微生物的再生能力,其效果取决于压载水舱的浑浊度。第二种选择是混合空化现象,当压载水进入船舱,系统能够通过脱氧管在10秒钟内去除水中95%的氧气,在压载船舱中造成一个低氧状态;同时,发生混合空化现象,PH值降低至6.0,进而杀灭微生物。第三种是脱氧法,主要利用氮气在舱内造成一个低氧环境,使微生物死亡,整个装置没有使用过滤器,对压载泵压头的影响降到最低。化学法方面,有化学药剂法。当压载水进入系统后,首先通过离心作用分离出固态物质,排除水中的大块物质并减少沉积物,然后用过滤器去除所有遗留的体积大于50微米的微生物,最后运用Peraclean Ocean活性物质进行处理,整个过程非常简单。其次是电解法。工作过程为:海水经海底门吸入,然后通过安置在压载泵后的电解模块进入压载舱。海水通过电解模块时,由电解产生的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杀死海水中的有害微生物。残余氯气阻止压载舱中的微生物重新滋生,电解模块产生总残余氯气浓度约为10ppm。在排出压载水时,中和系统检测压载水排出时的残余氯气浓度,把浓度控制在0.02ppm以下。
以往的防污染公约规定,船舶检查限于核实船上持有的有效证书和检查记录簿,当有明显的理由时才作进一步检查。但新的防污染公约(包括防污底和压载水等有关公约)把取样核实作为与证书检查平行的方法。这就增加了船舶履约的内容和难度。在船员方面,《压载水公约》B6条规定,高级和普通船员应熟知其在供职船舶实施具体压载水管理方面的职责,并应熟知与其职责相应的船舶压载水管理计划。为使《压载水公约》有效实施,船公司应组织船员学习《压载水公约》及相关导则,明确履约要求,学习内容既有针对船上所有人员的综合性知识,又有针对船上不同岗位的压载水操作人员的理论和实践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