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大新华物流及海航集团的财务困境因沙钢的扣船行动而被公诸于众,如今才过不久,沙钢自己也被推上了中国媒体的报端 - 围绕其前老总、其本身的所有权、以及它与中国最大民营钢企 − 沙钢集团之间的关系等,各种疑团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上月,沙钢船务突然在韩国将海航旗下邮轮- “海娜”轮(4.76万总吨,建于1986年)扣捕,此事一时间成为中国各大电视新闻媒体的焦点。当时被困的还包括船上1600名中国游客,这不仅造成后勤工作很被动,更让向来高调的海航集团做了场公共关系的噩梦。
但最近却轮到沙钢自己头痛 − 针对这家海岬型船运营商的股权所属,以及据称导致其总经理离任的不规范资金往来等,各种消息与推测纷纷登上新闻头版。
这
当中,尤为敏感的一点是沙钢与其同名钢铁制造商之间的关联。为此,沙钢船务曾费了很大劲强调称,经接连多次股权转让后,目前该公司的所有权已与沙钢集团完
全分离。然而最先由《南方周末》曝出的消息却引用沙钢前老总沈文富的话并对这一说法提出了质疑。据称,该公司目前的大股东 – 在英属维京群岛注册的永华
投资有限公司其实与沙钢集团董事长沈文荣(与沈文富无亲属关系)的一名亲属有关联。
对此,一些消息灵通人士曾私下挪揄这位前老总称,他这么说只是为了通过媒体修复名声,并指责这家设于广州的报社过分依赖沈文富的一家之言。
但根据沈文富接受该报采访时所述,他是在被对方指称挪用公司约660万美元,从而遭到威吓胁迫的情况下,才被逼让出在该公司持有的32%股权。
沈文富最初于2004年受聘掌舵刚刚成立的沙钢船务。
在争议中离任
时
间倒退到2003年,沈文富在一片争议声中离开国有宝钢集团下设香港的船务公司后,已经退出航运业。《贸易风》也曾对此做过报道,称沈文富被宝钢解雇极为
匆忙,连整理桌子的时间都不够。根据他本人的说法,被撤职的唯一理由是他曾在2001年为宝钢签署2份10年期的租约,尽管从当时来看合约价的确明显高于
市场平均水平,但长期而言却为公司省下不少钱。
沙钢聘请他时,给了他两个选择 - 一是年薪200万人民币(约合32.7万美元);二
是与沙钢集团成立合资公司,但不给工资。他选择后者,并以150万美元的初始投资获得20%的股权。与此同时,在香港场外市场交易的泛亚矿业占29%,另
51%为沙钢集团持有。据了解,沙钢尽管占据大头,但并未拿出现金,而是以提供货运业务及运量担保作为对价。
2008年,泛亚矿业将全部股份作价1600万美元进行内部转让,沈文富的持股比例因此提高到32%,余下68%为沙钢集团下属一家子公司占有,之后又被转让给永华投资。
但
之后几年,随着沙钢船务的盈利能力下滑,股东间的关系也开始变质。《贸易风》无从证实《南方周末》报道中所述的一系列内部贷款、转账及投资行为,但最终结
果就是,沈文富于2011年12月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被来自沙钢总部所在地 − 张家港的公安人员逮捕,之后据称在张家港的一家宾馆被监视居住且无法与外
界接触,直到2012年4月。正是在这段时间,他亲笔签署转让协议,把所持的32%股权转给了永华。
后来沈文富在上海法庭发起诉讼,并以受胁迫为由要求废除上述股权转让协议,但最终败诉。该案已提起上诉。
与此同时,沙钢船务在香港法庭对沈文富提起诉讼,称其曾挪用660万美元的公款并要求偿还。
沙钢船务总经理张洁未能在本报截稿前对置评要求作出回复。据一位了解沙钢的消息人士向《贸易风》透露,“该公司无意对任何媒体做出回应。”
本文截稿前也未联系到沈文富了解情况。
|